第三百一十九章:那么多人姓张-《大明1368》
第(2/3)页
“哈哈哈,自然是生意上的事情,至于军队物资上的事物,咱们管不着……”
苏择东点点头,想到这些人是在在意他们自己的出资成本是否能够顺利地拿到手,则聚义堂的鬼兵队队员们带着那些由他们的集资才制作出来的武器装备,被其拿到战场上去后是否会顺利地将蒙古部队的士兵们击败,则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苏择东暗想道:“看来他们是知道了,昨天晚上的事情了,狗啊屁的叛徒阿,你们还真的是会挑事啊。”
“自然,自然,生意场上的事情不分你我嘛!”苏择东的这一句,在战争打响之前,说出来会被整个高邮城的做生意的商人嘲笑,但是现在这句话却也最能证明现在高邮城的情况,“想来大家已经知道昨夜在高邮城南门与北门所发生的事情了,既然这样,我等不如开门见山,将此事说个清楚,如何。”
“好啊,苏大人是个爽快人,我们也不来书生弄虚作假的那一套,直接说说正事!”在元末明初这个时代,做生意的且还能做成跟苏择东的东振公司合作的事业,没有一点狠心是不可能的,所以商人不会是文人,也不会是性格软弱的人,“我等可是信了苏大人之言,才将那些钱,投入到军备的建设啊!”
苏择东明白那位蒋大东家的意思,他所说的正是指自己之前游说他们出资建造军备物资以及防御工事,苏择东作为高邮城的三司使,除了让他们作出张士诚的朝廷中规定的出资,还让对方多余出资一部分,用来独家提供给东振公司,制造、研发新型的武器即火铳和火炮。
苏择东这样做,一来是为了缓解东振公司在做这一切的时候,身上所肩负的财政上面的巨大的压力,以及东振公司、聚义堂内部的人心中的想法。
一个靠着利益生存与发展的东振公司,可不能将自身的全部身家,以及员工们的福利乃至是粮饷,去跟着与己方虽然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却关系也不稳固,也没有打算做到附庸或者是上下级的关系。
所以苏择东为首的东振公司管理层的人员,还是通过会议决议,向高邮城内,广大的商人们,提出集资的方案,确定事后会给对方多少的利息。
更为重要的是,苏择东以及东振公司的管理层人员所拟定出来的策划方案是很吸引人的,其条件为:在不看战争是否以高邮城被守护住之前,即火器与火铳被制造出来了之后,商人们便可按照自己的出资额,得到相应的报酬。
这便使得尚且还在高邮城中做着生意,一时半会没有办法将庞大的生意产链、关系网移出高邮城的商人们,将自己身上除了要保持各个生产链和关系网的资金足够一年的开销过后,便将自己手头上能够调动的,源源不断的投入到东振公司开启的计划当中。
当这一份融资的策划案,放在高堂之上的张士诚面前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复杂的。
张士诚开心,因为苏择东的本事很大,能够调动起来那么多的商人为他做事情,为高邮城的防御工事的建造做事情,且还有火铳、火器的源源不断地被其用这样的融资方式制造出来,而不花费朝廷当中的一银一铜,还真的是好事,好事!
张士诚安慰,因为在苏择东为首的东振府邸的安排和鼓舞之下,高邮城尚且还有那么多的商人,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建造一个相对趋于完整的防御体系,这样的成果,是令张士诚之前想象过很多次,却没有办法实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