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8 香山二十八景-《捡宝》
第(2/3)页
接着,大家走马观的看过了孙中山纪念堂,还有由两水池构成,形如眼镜的眼镜湖。最后便到了萧长亿推荐来的香山寺。
“这个地方来香山的一般都要看一下。咱们请一个导游给介绍一下吧!”
萧长亿对于这段历史尽管了解,但是毕竟不如园子里的导游专业,招呼了一个美女导游,那导游很勤快的就给大家讲了起来。
“香山寺遗址即金大定二十六年所建之大永安寺,原为金代行宫。据记载原有五层大殿,前有石坊、山门、钟鼓楼、城垣、红墙碧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为香山二十八景之一。
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二次浩劫之后,只剩下正殿前的石屏。石碑和石台阶等为数不多的几件不怕火燹的石头制品了。石屏本身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正面中间是《金刚经》,左为《心经》,右为《观音经》,背面是燃灯、观音、普贤像。”
王鼎一看果不其然。
除了这些,山门内还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石碑,内容是乾隆书的《娑罗树歌》。娑罗树,被视为佛门圣树,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乔木,叶如手掌,为掌状复叶,多为七瓣,每年五六月间开,为宝塔状圆锥序。据佛经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槃于娑罗树下,乾隆皇帝亲自撰写“娑罗树歌”,也蕴藏深意。
看到这,王鼎才理解了这座山为什么叫做香山,原来这并不是毫无根据,更加不可能空穴来风。
导游扭了扭丰韵的美臀,小咯咯继续道,“山门外还有几处著名古迹大家可以去看看。有听法松,寺门两侧,有二株遒劲挺拔,枝叶繁茂的古松,状如听法,故名听法松。有金鸡叫,在听法松下甬路中心的方砖上跺几脚,可听到铮铮之声,犹如金鸡啼鸣。有知乐濠,山门前石桥下有方池,上有汉白玉雕栏,池南侧有龙头,泉水流出,名知乐濠。还有来青轩,该轩建在依崖叠石之上,登轩四望,青翠万状,故名来青。明万历二十八年(1596),万历皇帝祭陵归来,见此轩之匾额后,嫌小,遂书径尺来青轩三个大字。寺内还有护驾松、丹井等古迹。
导游说了一通,王鼎耐心的记住了,王鼎不仅记下了,而且感觉到了什么。这香山寺容纳了这么多的文化,不是给自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例吗!
自己倒可以建一个文化观光园,和自己的博物馆相得益彰,同为一套旅游系列产品,绑定销售?
第(2/3)页